Search


比大營?比大贏?比大的結果到底誰贏了?(三)

自從2000年新巴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比大營?比大贏?比大的結果到底誰贏了?(三)

自從2000年新巴拿馬運河宣布要加大加寬以來,全世界的港口就掀起一陣動工潮,本質上有點像選美比賽,隆鼻,割眼,削頰,白齒,然而港口美容的經費就大了,同樣的矛盾的是:美容不一定選得上,不美容絕對選不上,所以拚了!
據OECD的統計,為因應"船舶大型化"之來臨,港公司平均每年要增加四億美元的成本,1/3用於新裝備(更大的吊桿),1/3用於浚深航道,1/3用於港口建設及貨櫃場擴充.
問題在於:航道已浚深,吊桿也換新,拖船增大,碼頭也強化(大工程),纜樁加大,跨載機增加,貨櫃場擴充,連接的火車,駁船通通準備好了以後,未獲航運聯盟之青睞(有如選美未入圍,或只得"最佳人緣獎"),那一切的投資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收.所以在運量不變的前提之下,船舶大型化對港公司來說不一定是好事.況且這些船公司今天來了,明年條件談不攏就走人,吸引蜜蜂最終還是要靠花蜜.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在台灣,不提倡海洋文化,是辜負了這塊土地,也糟蹋了她所提供的養分,視野及發展. "海洋首都的航海家"(Navigator in Kaohsiung)成立的主旨,在於為下代找出通往"藍海"之路
View all posts